雨水驚蟄送春歸,四時最好是三月。每年一次的國家網土壤風險點監測如期進行。贛南地貌由山坡地、丘陵地形、山間盆地谷地構成,山坡、丘陵、盆地谷地層巒疊嶂。此次土壤采樣點分布大余、定南、于都,由于復雜的地貌,更突顯此次采樣任務的艱辛。為規范采集土壤,確保點位的準確性和取樣代表性,江西省贛州生態環境中心堅持科學定位,組織技術骨干早出晚歸,下田間、上山野,不畏艱辛,展示監測人員的野外風采。

開展監測工作前,大家認真總結2022年土壤監測工作,查找分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,進一步優化采樣方案;認真學習研讀《江西省2023年國家土壤風險點監測工作方案》,夯實理論基礎;同時組織質控、項目負責人參加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舉辦的“土壤和地下水監測技術培訓”。嚴格按照監測方案要求,全面梳理目標采樣、保存與流轉等各個環節工作重點及注意事項,統籌現有人力、物力,做到動員到位、準備充分。
在實地采樣工作中,完善工作機制,面對突發的環境現狀和出現的問題,通過實時在線溝通,加強與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協調聯動,確保點位和樣品符合規范要求;分工明確,GPS找點位、挖土、采樣、拍照、記錄,各司其職協同配合,切實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,做到每一張照片再現真景,每一份記錄真實反映,每一個采點經緯重現,每一個樣品均為典型;強化采樣質量控制,同步開展現場平行樣采集工作,進一步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;嚴格落實質量監督員土壤采樣全程序監督職責,加強把關,確保土壤采樣全流程規范。同時為保證土壤樣品的時效性,及時安排人員和車輛將有機樣品第一時間送至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,提高土壤樣品檢測結果的準確度。

下一步,江西省贛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將繼續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,始終堅守初心、砥礪奮進,以嚴謹細致,務實高效充分展現生態環保鐵軍的擔當與作為。作者:謝國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