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著“人”字的大雁,英姿勃勃掠過天空;成百上千只灰鶴,集聚在蘆葦叢中起舞;蒼鷹展翅滑翔,驚起眾鳥紛飛。深秋,位于北京延慶的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迎來了最美時節。站在觀鳥平臺,碧空如洗,草木搖落,漫步在湖光山色中,一望無垠的蘆葦、官廳湖畔的大風車構成了美麗畫面。

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。趙曉宇拍攝
濕地,鳥兒安穩的家
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,野鴨湖有著豐富的食物資源和安靜隱蔽的休息場所。每年10月起,保護區都會迎來成千上萬只候鳥在此歇腳,補充體力。
為了讓小家伙們“吃好喝好”,2020年,保護區在鳥類集中停留覓食區營造了1000畝多樣化生境的科技試驗田,種植玉米、高粱、黍子、蕎麥、大豆等農作物。這是一片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自然農田,這里的農作物既不收果實,也不割秸稈,采取“近自然”的狀態,并將部分農作物放倒,為大型鳥類降落起飛留出空間。
山雀喜歡黍子、鶴類偏愛玉米、大鴇更愛高粱和大豆……除了糧田里的“主食”,保護區還種植了元寶楓、白皮松、海棠、山桃等堅果、漿果類植物,可以在不同季節豐富鳥兒們的口味。
在營造多樣化的鳥類棲息地方面,保護區通過分時分片輪割挺水植物、營造浮島等措施,滿足包括鶴類等大型水鳥、雁鴨類等中型水鳥和雀形目等小型鳥類的多樣化生境需求。
成千上萬的野生動物在野鴨湖棲息,如果生病了、受傷了,還有動物醫院可以療傷、休養。在位于保護區內的延慶區野生動植物保護救助中心,“入院”的野生動物根據傷情恢復情況,分別入住隔離區、恢復飼養區、野化訓練區。
在救助中心里,每位“病號”都有一份“檔案”,救助動物信息、熱心市民信息、收容救護過程、恢復飼養過程、處置意見、處置過程及結果都有明確記錄。
小動物們來到野鴨湖,有吃有喝有地兒住,還有醫療保障,野鴨湖的生物多樣性逐漸豐富起來。去年發布的《延慶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名錄(2021版)》中,共收錄延慶地區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450種,包含鳥類390種。其中,在野鴨湖發現的鳥類就有360余種,約占北京地區現有觀測鳥類記錄的70%。
水清景美的濕地發揮了維護生物多樣性、蓄洪防旱、凈化水質、調節區域氣候、美化環境等多種生態功能。近年來,北京因地制宜在中心城區、平原地區、生態涵養區以及京津冀交界地區開展濕地恢復與建設,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,濕地公園為主體,自然保護區小區為補充的北京濕地保護體系基本形成,全市濕地面積達6.21萬公頃,不論是京郊的廣袤森林濕地還是城市里的小微濕地,都成為水源涵養、鳥獸棲息的好地方。

森林,觸手可及的綠
過去,北京的森林大多在偏遠山區,人口稠密的城區少有綠色,生態家底脆弱,很多對環境挑剔的物種黯然隱身。
2012年,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工程啟動,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五年后接續實施。如今,北京市森林覆蓋率達44.6%,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31%,全市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有79處,90%以上的國家和地方重點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得到了有效保護。
多年的生態建設和恢復,積攢下了沉甸甸的生態家底,給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帶來了更足的底氣。2017年,“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,維護生物多樣性,提升生態系統服務”寫入北京新版城市總規,引領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。
造林不是單純刨坑種樹,而是要再造生機盎然的生態系統。2018年,北京提出“鄉土、長壽、抗逆、食源、美觀”的綠化擇樹原則,特別提出為小動物栽種山楂、海棠、黑棗等“口糧樹”,此后還提倡在林間開辟小微濕地、本杰士堆(人造灌木叢)和昆蟲旅館。
米口袋、糙葉黃耆、點地梅……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,鄉土植物被奉為“上賓”?!耙盎ㄒ安莺灭B活,不用打藥?!惫ぷ魅藛T介紹,2020年起,公園開始嘗試緩割蘆葦,讓枯黃的蘆葦為膽小的鳥兒提供掩蔽,也正因此,震旦鴉雀飛臨奧森,在蘆葦叢繁殖、越冬。
人與動植物分享空間,共存共榮。為了讓野生動物擁有一些不受打擾的空間,北京開始嘗試在城市公園綠地、郊野公園、平原生態林、濕地等區域,開辟自然帶,建設生物多樣性示范區、保育小區、生態保育核、留野區等,強調適度保留荒野,婉拒游客,促進自然演替。
海淀區的翠湖濕地公園是自然帶營造的先行者。公園內設置生態保育小區,實行永久封禁管理,僅外圍區域向游客定時開放,人們可遠眺水鳥,感受自然之美。多年封育,翠湖濕地恢復了生機,已觀測到260多種野生鳥。以鴻雁為例,2004年僅觀測到40只左右,2008年約60只,今年,翠湖濕地已經觀測到近800只。
位于城市副中心的綠心森林公園,也踐行了再野化理念。公園內林水相依,運河故道和景觀湖區是兩片較大水域,是動物的聚集地。河岸邊設有緩灘,水中有木樁,朽木倒伏水中成為天然廊橋。若從高空俯視,便會發現,生態保育核心區外圍纏繞著多條蜿蜒的林帶,向東串聯運河森林公園,向西直通東六環路綠道,林帶由至少兩排高大喬木組成,兔子、刺猬可以在林蔭下連續奔跑數十公里。

立法,織密保護網
除適宜生存的自然環境外,生活在北京的野生動物還有“硬”保障。2020年實施的新版《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》規定全域禁獵、全面禁食,把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均納入了保護范圍;2021年實施的《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執法協調機制》,聯合20余個部門協同配合,精準打擊整治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。
嚴格執法的同時,北京的野生動物救護還充滿了人情味兒。為了不讓保護野生動物的市民吃虧,2009年,北京實施《北京市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損失補償辦法》,十余年來,超5萬戶農戶得到補償,金額近3000萬元。
救護是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重要一環。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是一家“動物醫院”,坐落在順義區一望無際的森林中。在這里,受傷的動物有醫生診治,有吃有喝有人照料,能夠安心養病,有了一處溫暖的落腳地?!笆罩蔚镍B類居多,是因為北京位于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上?!惫ぷ魅藛T介紹,另外,隨著近年來北京警方治理走私販賣和非法飼養野生動物力度的加大,罰沒的野生動物也會先送到這里,經評估具備野外放生條件的放歸,不宜放歸的轉入飼養康復籠舍。
為了滿足大型猛禽的康復訓飛需求,救護中心建成了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的野化馴飛籠舍,籠舍高約6.9米,鷲類和雕類等大型猛禽可在其內部展翅飛翔,鍛煉飛行能力和捕食技巧,大大提高了大型猛禽放歸野外的成活率。
教育,讓孩子親近自然
掛鳥巢、纏防蟲膠帶、給小樹穿冬衣……在寸土寸金的西城,雙秀公園面積不大,但名氣不小,一年四季活動不斷。園林工程師帶著孩子們在林間穿行,聽蛙鳴蟲唱,看螢火繁星,教他們觀察各種動植物。不知不覺間,孩子們心中埋下了親近自然、愛護自然的種子。
從圖書館東門花壇處出發,經過老生物樓,環繞未名湖,一路觀測記錄水杉、杜仲、七葉樹、地錦、海州常山、君遷子、黃櫨等植物,監測鳥類。
這樣的校園植物巡護與物候監測工作,北京大學學生綠色生命協會的師生從2003年就開始了,至今已堅持近20年?,F在,綠協每周會開展鳥類、植物和物候監測各兩次。以物候監測為例,一路上,領隊會帶領同學們觀察植物,記錄物候狀態,比如開花、結果、長新芽了,以及如何識別植物物種、背后有什么故事等。
師生的深度參與,推動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水平持續提升。2018年起,為了呵護動物和昆蟲,燕園的部分區域停止清理枯木、落葉,不打除草劑,照明系統也只在重大節日開啟。2021年,在聯合國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,北京大學校園自然保護小區入選“生物多樣性100+全球典型案例”。
走進自然,與自然對話,向自然學習……近年來,北京以森林、濕地等生態資源為依托發展自然教育,弘揚生態文明理念,培育人們與自然的情感鏈接。創建了森林音樂會、森林夏令營、“悅”讀森林、森林大篷車等別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;建設了八達嶺森林體驗中心、西山自然觀察和休憩教育等不同類型的自然教育示范基地10處;西山林場、松山自然保護區等11家市屬林場和苗圃被納入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。
大地植綠,心中播綠。一個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場景,正是北京踐行綠色發展方式,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的真實寫照。 作者:夏莉
原題:濕地、森林,是野鴨湖濕地送給野生動物最好的“禮物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