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養護火龍果樹的日子。
王云??钢z頭,在村道上與其他村民會合,沿著北盤江邊上的公路,走過碩大的芭蕉樹、走過新修的潔白民屋,向著山上結伴走去。
貞豐縣魯容鄉與白層鎮,地處貴州深山峽谷里的一隅,北盤江上潮濕悶熱的風掠過,夾雜著些許熱帶風情與果香。
地處滇黔桂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白層鎮、魯容鄉,以前都是“荒山鄉鎮”,雖然守著北盤江,但村里土地大多是25度以上的斜坡地,加上缺乏引水工程,地里的莊稼只能喝“望天水”,當地群眾說:“眼看花江河,有水喝不著?!?/div>
每年3月,當地村民挎上布包,裝上玉米種子包,在放火燒出來的山上有土的地方挖坑,丟一些玉米種子,覆蓋土。若當年雨水好,則多收玉米,若旱則少收,取玉米棒子回家,秸稈留下,待下年種植之前與雜草一起燒成灰作為種植玉米的肥料,在這種種植模式下,每年的玉米產量都非常低。
作為當地曾經的主要糧食和經濟來源,村民在坡地上拼命種下玉米和甘蔗,有的幾分錢一斤都賣不出去,放干了只能當柴燒,或者為了吃飽肚子,只得不斷在山上亂墾濫伐,導致“越窮越墾、越墾越窮”。
“樓居古甸說僮徭,粵地分來此最磽。休訝山居窮措大,年年食少賣新苗?!笔钱敃r魯容百姓窮困生活的寫照。
騰籠換鳥 驅黃逐綠
但這里具有特別的氣候條件,白層鎮和魯容鄉地處北盤江河谷地帶,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其特點為夏季高溫酷熱多雨,冬季暖和,春溫高于秋溫。較高的溫差對于火龍果等水果的糖分積累十分有利。
2017年起,依托白層鎮和魯容鄉的地理優勢條件,為保護家鄉生態環境,也為提高老百姓可支配收入,貞豐縣人民政府多次邀請貴州省農業專家現場實地調研。
通過科學論證,在白層鎮和魯容鄉適合規?;N植火龍果、百香果和芒果,統稱為“三果”。
“三果”的經濟價值高,與傳統種植的玉米和甘蔗相比,“三果”的產業價值是玉米和甘蔗的11.5倍。
在品種上,火龍果選擇了來自我國臺灣的有機品種;百香果選擇當年種植、當年掛果、當年見效的“臺農紫香一號和欽蜜九號(黃金百香果)”,作為“短、平、快”增收富民的主推產業;芒果品種選擇來自四川省的優良品種“金黃芒”和“貴戚”,作為“長短結合”產業,促進農戶持續增收。
于是,一場“騰籠換鳥”、驅逐荒坡、召回青山的生態產業致富行動,在魯容鄉和白層鎮的土地上開始了。
魯容鄉首先流轉出沿江一帶的50畝土地作為“試驗田”,雇請當地村民,在荒坡上整地、搭架、種苗。再后來,請當地農戶到自己的基地“上班”,一心只為建好“試驗田”。
隨著培育技巧的成熟,火龍果在試種后逐年增加掛果數量,周邊群眾對種植火龍果更加熱心,大家紛紛到基地取經,周邊村寨也開始種植火龍果。
你家一畝、我家三分,火龍果種植面積迅速增加。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,流轉土地從50畝增加到200畝,“試驗田”規劃面積擴大了幾倍,種植火龍果的“星星之火”開始燎原。
一次春節回家過年時,王云常聽說了火龍果種植的事,“我在浙江寧波打工,聽說家鄉轉型做生態產業了,一方面覺得有前景,另一方面回家賺錢的時候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小孩,所以就回來了?!币换刎懾S,王云常就參加了火龍果種植系列培訓。
貞豐縣還成立了第一個火龍果專業合作社——貞豐縣川黔火龍果專業合作社,以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,帶動村民以土地入股,并由合作社按市場價統一回收。
“龍之谷生態園區建于2014年,全園區不使用農藥、化肥,每批產品通過檢測機構檢測農殘后,475個項目全部是零殘留?!饼堉然瘕埞鷳B園負責人盧正林告訴記者。
保底回收是指工資保底、產品回收,即1戶農戶(夫妻兩人)反包管理“三果”種植,每人每月補貼3500元的生活費用。管理產出的“三果”,公司按固定價格進行回收。若產量高于生活費用,公司補貼高出部分給農戶;若產量低于生活費用,生活費用無需退還公司。老百姓的收入有了保障,多勞多得。
“我和妻子在火龍果基地上班,每人每月3500元,一年兩個人工資有8萬多元,今年我家承包70多畝火龍果,管理好的話收入能有10萬元?!饼堉壬鷳B園區返租戶梁忠信笑著說。
一江“三果” 黔貨出山
如今,貞豐縣北盤江兩岸的百香果、芒果和火龍果三種水果,已經成為幫助當地群眾增收的致富果。
“百香果脫貧,金芒果致富”,是魯容鄉確定的產業發展思路,百香果周期短見效快,芒果周期長回報大,兩者長短結合實現互補。
“過去一直種苞谷,反正種得多,收得少?!濒斎萼l村民向成剛說,近幾年,在鄉黨委政府和龍頭企業的引導鼓勵下,他把自家土地“翻新”了一遍,種上了20畝芒果。
“我家種了20畝芒果,還有政府對我們進行培訓,包括枝條修剪、果子套袋,去年果子大豐收了?!毕虺蓜傉f。
芒果示范種植有了產量,魯容鄉通過線上、線下雙渠道銷售,抓住貞豐縣建設“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”機遇,利用電商網點進行芒果銷售。
在企業的示范帶動下,像向成剛這樣的芒果種植戶還有很多。截至目前,魯容鄉共有超過1000戶農戶參與芒果產業,并通過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輻射帶動周邊10個村(社區)共種植芒果3.18萬畝。
圍繞一江“三果”的產業規劃布局,貞豐縣讓群眾通過土地流轉、務工、承包管理等方式獲利,實現穩定增收。
同時,“三果”種植禁止使用農藥等化學品,只通過使用有機肥、種植綠肥和秸稈還田等措施培肥土壤,采用農藝、生物和物理措施防治作物病蟲草害,屬于環境友好型農業,與常規農業相比,能顯著降低土壤硝酸鹽含量,可達到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和維護生態環境的效果。
“以前這都是荒坡,遍地荒山爛路,現在是翻天覆地的變化,全部是綠色植物?!蓖踉瞥U驹谏巾斨钢h處感嘆道。
錢袋子實實在在地變鼓了,這些年,也眼看著滿山的“黃土坡”變成了“綠林坡”。
盧正林介紹:“拿火龍果來說,現在基地的產品通過冷鏈運輸,直銷上海、沈陽、廣州、嘉興、鄭州、青島等城市,甚至遠銷國外,我們努力打響本地生態水果品牌,同時也為生態產業轉型獻一份力?!?/div>
現在,貞豐縣火龍果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,每年掛果面積6000余畝,產量7000余噸,產值達9000多萬元。
隨著火龍果、百香果、芒果遠銷省外,一江“三果”紛紛“黔貨出山”,一條把荒坡荒山變綠水青山、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生態新路,正在魯容、白層的百姓腳下越走越寬。 作者:中環報記者岳植行
- 下一篇:
- 上一篇:湖北武當山:元和觀村引市場主體建設運營民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