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code id="oesja"><sup id="oesja"><track id="oesja"></track></sup></code>

    <td id="oesja"><ruby id="oesja"></ruby></td>
    <td id="oesja"><ruby id="oesja"></ruby></td>
    1. <acronym id="oesja"><label id="oesja"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?>?地方新聞?>?生態創建 > 正文 >

      從“百病纏身”到“生態畫卷”!湖南澧縣北民湖“變形記”

      2023-03-29 15:49來源: 中國環境APP編輯:雪兒
        記者日前來到湖南省澧縣北民湖,只見悠悠藍天下一碧萬頃,鳥兒翩翩畫出優美的弧線。北民湖展現出了一幅濕地美、碧水綠、群鳥飛的生態畫卷。
        曾幾何時,這里因水產養殖而“百病纏身”,群眾因水環境問題投訴不斷。
        為解決北民湖水質污染問題,澧縣縣委、縣政府高度重視、多點突破、多措并舉,舉全縣之力打響了一場北民湖綜合治理攻堅戰。通過綜合治理,有效緩解了北民湖水污染負荷,削減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1090噸/年、總氮79.555噸/年、總磷13.631噸/年。
        2021年10月以來,北民湖水質一直穩定在Ⅳ類以上,最優時達到Ⅲ類水質,總磷平均濃度由2021年的0.2mg/L下降至2022年的0.07mg/L,達到了綜合治理的基本目標。
        高位推動,決策部署上見真章
        責任共擔,目標共進。澧縣縣委、縣政府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,11名縣領導為副組長,25個部門、鎮街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班子,協調推進北民湖綜合治理工作。為強化工作推進力度,制定了《澧縣北民湖綜合治理工作方案》,明確了工作任務、時間節點、責任分工,提出了工作要求,建立健全了調度機制。
        高頻調度,傳導壓力??h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北民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,拿出1.09億元資金投入北民湖綜合整治??h委、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北民湖開展巡河、現場調研,并建立起“日調度、周督導”機制,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落地。
        科學謀劃,精準施策。在廣泛調研、充分征求意見基礎上,聘請專家團隊,編制了《北民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方案》。通過對涉水污染源進行全面調查摸底,建立污染臺賬,明確責任清單,重點圍繞水產養殖污染、農業面源污染、畜禽養殖污染等領域開展專項整治,實現水體由“臟”到“清”的轉變。
        多點突破,環境治理上出硬招
        為從源頭上解決問題,澧縣與相關公司解除北民湖漁場承包養殖協議。為保護治理成果,印發了《關于禁止北民湖天然水域投肥投餌養殖的通告》。此外加大檢查力度,設立3個檢查卡口,共組織執法巡查和日常巡邏5970余人次。加強視頻監控,在環湖18公里大堤,架設高清攝像頭47個,堅決遏制了投肥投餌養殖的行為。
        強化項目建設,完成“七百戶—蘇家濠—六方臺—丁堤拐”生態攔截濕地建設面積92.5萬平方米,修建汀步溢流堰11個,生態整形子堤8000米。實施湖體重污染區域底泥清淤面積154.08萬平方米,清淤總量51萬立方米。完成合同鋪垸生態修復面積64萬平方米,種植水生植物面積119萬平方米,實施生態護坡兩處,水生態、水環境質量逐步提升。
        自2021年8月北民湖綜合治理工作啟動以來,澧縣深入推進北民湖區農業面源治理,化肥農藥減量增效、生活污水治理、垃圾分類處理、農村改廁工作推進有力,完成播撒綠肥4.8萬畝,秸稈粉碎還田1.28萬畝、打捆離田0.68萬畝;北民湖周邊及匯水范圍內29家畜禽養殖場全部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改造,2200畝精養魚塘養殖尾水得到重點治理;回收廢棄包裝袋(瓶)10萬余個、地膜1.84萬斤;完成了北民湖區域5個村的生活垃圾回收點建設,布設漚肥桶300個;完成北民湖區域農村改廁3362個。通過一系列整治,北民湖周邊環境持續改善。
        多措并舉,功能恢復上求實效
        為切實解決北民湖濕地的水生態環境問題,該縣建立了北民湖生態補水活水機制。2022年,根據北民湖水環境管理需要,先后從澧水引水實施生態應急補水兩次,4月份補水691.2萬立方米,8月至9月補水1935.36萬立方米,為保持北民湖水環境的穩定性提供了保障。
        為落實林長制,加強北民湖濕地生態保護,在北民湖大堤沿線開展岸線修復,在淺灘和水面栽種各種沉水植物、浮水植物、挺水植物,利用水生植物的自身代謝功能,吸收淤泥中的氨氮和無機鹽,達到改良底泥的效果,營造天然生態美景。此外開展生態放養,科學核定魚苗魚種投放方案,調整湖內魚種結構,魚類投放總量較2021年減少82萬斤,白鰱增加60萬斤,起到了凈化水質的作用。作者:中環報記者劉立平 通訊員劉柏林 黃道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