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圖為高寺鎮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。
樂至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,地處沱江和涪江的分水嶺上,境內無大江大河,無外來生態流量,長期面臨水資源稟賦不足、面源污染集中、生態源水有差距的困境。小陽化河屬沱江水系陽化河干流重要支流之一,流域全長41.2公里,流域面積約299.48平方公里。樂至縣通過“源頭截污、水質提升、智慧管理、生態溝渠、水系連通”治理思路,實現小陽化河水清、岸綠、景美景象。
在源頭截污方面,不斷加強流域環?;A設施建設,投入約3億元累計建成污水管網264公里,投運7座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49座農污設施,樂至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三期二階段預計在4月底建成投運,流域污水處理能力達4.82萬噸/日。
建成中天鎮、高寺鎮2個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,對尾水進行深度降解和進一步凈化,對污水處理廠尾水的COD、氨氮、總磷等主要指標的削減率能達到15%-30%。濕地出水再對河道生態補水,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。
在智慧管理方面,率先在全省建成縣級智慧環保監管系統,開啟污水處理廠無人值守、遠程監控、定期巡檢的智慧化運維管理模式。流域鄉鎮污水處理廠安裝水質在線監測設備32臺,視頻監控45個,實時掌握運行狀態。
此外,以“農田源頭減負、溝渠系統高效控制、緩沖帶生態修復、安全入河排放”的技術思路,采用“生態溝渠+循環綜合利用系統+生態濕地塘/生態緩沖帶”工程措施在童家鎮、高寺鎮、中天鎮新建生態溝渠9條(3.3km)、生態塘945㎡、生態濕地3200㎡、生態島970㎡、攔截帶190m、魚塘尾水治理2000㎡、栽種植物9619㎡等對面源污染進行處理,有效減少面源污染入河風險。
此外,還修繕上游龐家沱、六十墩、陽化河橋閘閥,充分調配流域沿線水庫水資源,結合毗河補水功能,合理科學制定補水機制,有效調蓄有限水源。保證流域基本生態流量,切實有效增大水體流動性,減少河道內源釋放影響。
近年來,通過大力實施小陽化河流域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,小陽化河域水環境質量得到大幅改善,2019年斷面水質由Ⅴ類改善為Ⅳ類,2020年-2021年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Ⅳ類水質;2022年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要求,提前完成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。
在取得生態效益的同時也帶動、提升了流域沿線人居環境和社會效益,流域沿線建成的玉龍湖生態濕地公園、小陽化河流域觀光農業帶、秋千王國和流域沿線打造的人工濕地、生態溝渠等設施,目前已成為群眾日常生活休閑的主要去處和網紅打卡地,真正實現“水清、路暢、岸綠、景美”。作者:王福明 杜佳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