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code id="oesja"><sup id="oesja"><track id="oesja"></track></sup></code>

    <td id="oesja"><ruby id="oesja"></ruby></td>
    <td id="oesja"><ruby id="oesja"></ruby></td>
    1. <acronym id="oesja"><label id="oesja"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?>?關于協會?>?品牌活動?>?地球獎 > 正文 >

      2012年“地球獎”新聞組個人獲獎者公示

      2018-04-28 13:18來源: 中國環境新聞網編輯:楊澤帆
      一、 人民日報 孫秀艷
      人民日報經濟社會部主任記者,從2004年起專門從事環境報道工作。8年來,她參與了環境領域幾乎所有重要新聞的報道工作。從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到環評風暴,從“三個轉變”理念的提出到“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”,從污染物減排到環保新道路的探索,記錄、見證著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。
      在長期的環境報道中,她深入調研,認真采訪,采寫了大量具有建設性的調研分析報道,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參考。同時,關注與百姓密切相關的環境問題,寫出很多有影響的報道和言論,推動了相關問題的解決。采寫的作品多次獲得人民日報精品獎、好新聞獎、中華環保世紀行好新聞一等獎。
       
      二、新華社 顧瑞珍
      新華社主任記者,長期承擔中央政治新聞、環保和科技領域報道,全力參與并出色完成黨的十七大、十八大、全國“兩會”、抗震救災、北京奧運會、松花江水污染等一系列重大報道。在新聞實踐的磨礪中,表現出過硬的政治素質、業務能力和工作作風,曾獲“中華環境獎”“拜爾青年環境記者獎”等獎項。
      8年來,累計采寫3000多篇環保題材的公開和內參報道,參與和見證了一系列重大環境事件,忠實記錄了我國環境保護走過的艱難歷程和取得的不凡成就,讓公眾看到了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前景,更引起了中央領導和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,促進了一些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。
       
      三、中央電視臺 陳允濤
     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環境首席記者,10年來,松花江污染事件、德清血鉛污染事件、福建紫金礦業污染等等事件中都留下他采訪的身影。
      2006年,他曝光某地柴油污染泄露瞞報事件,歷經艱險卻推動了全國首個“區域限批”制度的實施。2010年,安徽固鎮6名環保干部在執法中被就地撤職,他挺身而出,一夜之間讓他們重新回到崗位。2012年,廣東3家中石化企業污水直排南海的惡劣行為被曝光,迫使中石化總部立刻叫停了3家企業進行整改。
      10年來,他在《新聞聯播》、《新聞30分》等新聞節目中,播出了幾百條環境深度調查報道。引起了中央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。
       
      四、經濟日報 鮑曉倩
      《經濟日報》科技新聞部采訪室副主任,曾獲第17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、第19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及抗震救災優秀女記者稱號。
      她參與采寫了一系列題材重大、前瞻性強的環境報道,引起了強烈社會反響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。
      2006年采寫的“城市河流,讓我們重新認識你”系列報道從生態、經濟、文化3個維度出發,就工業化、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河流治理問題提出一整套意見。
      2009年采寫的“山地經濟”系列報道是媒體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關注“山地經濟”,就山地開發與環境保護、可持續發展展開深度探討,成為云南、四川等地區制定有關政策的參考。
      2012年參加“中華環保世紀行”后策劃采寫的“保護水資源 治理水污染”系列報道引起了中央領導重視。
       
      五、科技日報 李禾
      從2004年開始,一直從事環境保護方面的采訪和報道,發表作品20余萬字,其中,很多作品產生了強烈反響。例如《如何使廢棄物“起死回生”》一文,揭露了我國廢棄物回收、儲存和再利用等方面問題,引起了中宣部等中央部門的關注,并專門發文表示“科技日報刊文披露廢物治理問題值得重視”;關于我國新能源發展報道,獲得了第六屆中國可持續能源記者之星特別報道獎;《令人費解的“造林工程”》、《調整空氣監測站,人為增加藍天數?》等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思考。此外,還有大量作品被中央電視臺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選用以及被其他報刊及網站轉載。
       
      六、中國青年報 劉世昕
      中國青年報經濟部副主任、主任記者。從事生態環境、氣候變化相關報道14年。
      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滇池等流域治理、“一控雙達標”行動、黃河、長江水問題調查,到新世紀以來的第六、七次環保大會、圓明園鋪膜事件、環保風暴,松花江污染事件、三峽、南水北調等大型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,再到近年來的環保經濟新政策的試水、節能減排追蹤、渤海溢油事件調查、國際氣候變化談判,她的文章幾乎覆蓋了國內外環保領域的所有大事,并總有獨到之處和重大社會影響。
      自1999年至今,她的作品多次獲得各類國家級獎項,2009年獲中華環境獎。
       
      七、工人日報 王冬梅
      王冬梅曾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、中央直屬機關青年崗位能手和全總機關青年崗位能手稱號,采寫的稿件榮獲中國新聞獎一、二、三等獎等。
      近10年來,她為環境污染地區的百姓仗義執言,從沒錯過環境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,且視角獨特,多次榮獲中華環保世紀行、杜邦杯好新聞獎、關注森林新聞獎等。在《新聞戰線》雜志等國家核心期刊發表《論輿論監督與環境保護》、《媒體監督在環境環保中的作用》等數篇學術論文,2011年出版專著《中國環境問題的新聞輿論監督研究》,成為學術界研究環境問題新聞輿論監督的重要檢索文章。
       
      八、中國環境報社 楊明森
      中國環境報社社長,高級編輯,兼職博士生導師。曾多次被評為環境保護部(總局)系統先進個人,并帶領中國環境報社獲得連續多年的先進集體榮譽稱號。
      作為中國環境報社的領頭人,他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,準確把握和認真貫徹環境保護部黨組的決策意圖,為環保大局服務,為推進歷史性轉變和探索中國環境保護新道路服務。在他的帶領下,中國環境報的宣傳報道做到了重大原則問題不含糊,重要新聞事件不缺位、不失語,充分發揮了輿論引導作用。
      此外,在他的領導下,中國環境報社努力推進“以問為核心”的報紙風格建設,通過5年的努力,報紙風格逐步形成,新聞報道質量明顯提升,發行量也連年攀升,從其上任時的不到15萬,增長到30萬份。
       
      九、河北日報 吳艷榮
      河北日報經濟新聞采編中心副主任、高級編輯。從事環境報道15年,曾獲河北省委省政府節能減排“雙三十”先進個人、河北省十大環保杰出人物、河北省環保專項行動先進個人、河北省環境保護突出貢獻者、地球的女兒等榮譽稱號。
      吳艷榮采寫、編輯的環境報道達1600多篇。采寫的消息《6000萬投資環保工程,值——西柏坡發電公司“零”排放工程運行一年節水1566萬噸》榮獲杜邦杯全國環境好新聞一等獎。
      在吳艷榮的積極推動下,2009年6月,河北日報與河北省環保廳共同創辦《生態文明》???,每兩周出版一期,至今已出版80多期,成為全省宣傳環境保護、倡導生態文明的重要輿論陣地。
       
      十、西部商報 任世琛
     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、甘肅省攝影家協會理事。2007年拍攝的《群眾的力量》獲第22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記錄類單幅金獎。2009年拍攝的《艱難取水路》獲第五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自然環境類銅獎?!逗祬^的孩子》先后獲杜邦杯全國環境好新聞攝影比賽、“金鏡頭”全國新聞攝影比賽、國際“人與水”攝影大賽 、亞洲風采華人攝影比賽、《美國國家》地理全球攝影大賽、“影像亞洲”第三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等各類攝影比賽上獲金、銀、銅獎100多次。
      從2000年~2012年,他利用手中的相機,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。他拍攝的《旱區的孩子》,引起社會廣泛關注,為早日解決西部地區孩子用水難做出歷史性貢獻。